首页 > 酒店新闻 > 行业动态

db旗舰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|古街、古桥、古塔,一起穿越千年时光,回到那个年代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8:37    次浏览

上迳 shangjing 上迳镇地处福清市西南突出部,依山面海,福厦公路纵贯西部,胶龙公路横穿中部,东抵龙高半岛,南达渔溪镇,北接宏路街道,距福清市中心12公里。全镇总面积50平方公里。区内河道纵横,北有里海河,中有迳江,南有院林溪,东张水库主干渠流经全镇。 在流经上迳镇区的迳江北岸,如今仍保留着那条长约百米的古街。旧街市场街道旁,分布着原上迳人民公社机关(原上迳镇政府),分布着菜市场、各种商铺。这儿,至今仍是上迳全镇最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,群众购买物品最方便的地方。上迳镇镇政府旧址旧街市场古街北侧是“林氏宗祠”,这是上迳、渔溪乃至福清境内规模有数的林氏祖祠。古街西头有几十米长的石板古桥横跨迳江南北,为“蹑云桥”,建于公元1078年,距今900多年历史。蹑云桥蹑云桥蹑云桥,在福清市上迳镇上迳村,原名“亨龙桥”,俗名“上迳桥”。因桥下常有水气如雾上升,人行桥上,如履云端,故改名“蹑云桥”。清乾隆年间编纂的《福州府志·津梁》载:“蹑云桥在迳江翠林。宋元丰中,僧守思及其甥李诚募缘建,长三十丈。政和五年复筑室于桥亭之西。明嘉靖间重修。参将戚继光大破倭于此。”蹑云桥横跨兴化湾西港上游的迳江上端,旧为莆田经渔溪通往龙田镇、高山镇和平潭县的捷径,也是福清市现存最古老的宋代石桥之一。桥原长120米,宽4米,梁式结构带石柱栏杆。清顺治年间重修,民国初年北端圮毁1孔,民国27年(1938年)桥北又被日本飞机炸毁2孔。现尚存9孔,长71米。1981年2月25日福清县人民政府就把它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。“蹑云桥”至今仍是古街人的重要通道,每日无数摩托车、自行车、行人跨桥通过,为方便人们出行继续发挥作用。两岸村民通过蹑云桥来往村民在蹑云桥上休憩桥下的迳江,古时曾是船运码头,货物从这儿装船,顺着迳江出海,出兴化湾,进入台湾海峡,通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。各地货船也一样从海上进来到达这儿的码头。透过岁月尘烟,我们仿佛又看到当年迳江码头繁忙的景象,似乎又听到上迳古街熙来攘往的商旅过客的喧闹声脚步声。迳江上,“蹑云桥”东边,如今建起了一座公路大桥,供汽车及各种车辆通行,大大方便了两岸群众往来。这座新桥,跟蹑云桥遥遥相对,共同见证了迳江两岸及古街的沧桑变化。迳江迳江,福清第三大河。古时的迳江,山上的水沿江入海,海水赶潮溯江而上,海风习习,水是原生态的,风也是清新自然的。然而,迳江滚滚向前的浪涛也有不和谐的音符。前些年,迳江岸边建起了众多的畜禽养殖场,粪便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迳江水,污染了迳江两岸的环境,水是浑浊的,空气是难闻的。如今,习主席关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如同习习春风,吹向祖国的边边角角,当地政府正下大力气整治环境,关闭拆除一部分畜禽养殖场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一条不再散发臭味,无污染的,干净整洁的迳江将呈现在人们面前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迳江岸边的码头虽然衰颓破落了,但迳江的水将变浊为清,迳江两岸的景色将变得更美。上迳古街虽然不再重现古代繁华热闹的景象,但古街的人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依旧辛勤劳动,用自己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。鳌江宝塔鳌江宝塔鳌江宝塔,座落于上迳镇上迳村迳江北畔的鳌峰顶上,明万历二十八年(公元1600年)由当地信众集资修建,历时3年竣工。塔高25米,七层八角,仿楼阁式花岗石结构,塔座须弥式,塔门两尊青石雕镇塔武士,守卫左右。塔顶原为葫芦状巨石雕,民国初被雷轰毁,虽经重修,难以恢复旧貌。鳌江宝塔地处迳江入海口,塔下鳌峰,形如巨龟,隔江蛇山,逶迤起伏,旧称龟蛇锁江之胜景。后虽经填海围垦,兴化湾海面已遥不可见,塔下之迳江江面也大幅度缩水,但登临此塔,视野依然开阔,四处远眺,实可令人心旷神怡。阅读投诉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